杨春光教授:春天刚刚到来—局限性前列腺癌研究进展
主要太阳能系统集成商德国Phoenix Solar公司(凤凰太阳能)公布了2009财政年度第四季度及全年初步财政结果,2009年模块销售量增加约70%至202MW。
主要原因在于太阳能电站的成本仍太高,除去电池板本身的成本,一千瓦的建设成本达8000元。有观点认为在可再生能源中,风能发展已经较为成熟,但输出却不稳定。
目前我国太阳能的发展政策仍是推动一些示范项目的发展,旨在提高科技研发,以及一些小规模的实际应用,如在新疆、西藏等地。此外,专家预测,我国2050年发电总装机容量为24亿千瓦,其中煤电约占40%,水电—15%,核电—11%,气电—4%,则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将提供近30%(约7亿千瓦)的总装机容量。然而,对于大规模的太阳能发电热,国内也有不同的观点。事实上,太阳能产业成为中国大力扶持的重点之一。根据光伏电池发电成本测算,目前太阳能并网发电的成本约为火电等常规电源的数倍。
如何实施合理的产业政策补贴、形成产业规模,使太阳能发电变得便宜好用,成为推动我国光伏产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。太阳能因为它的不成熟,导致了成本很高。合晶则是选择投资大陆太阳能硅晶圆厂阳光能源(Solargiga),因当地政府相当支持太阳能产业,使得阳光能源可顺利争取大陆省政府的补助,阳光能源除硅晶圆外,亦积极投入到太阳能电池的制造。
展望2010年,台湾太阳能产业将在多空消息的交杂中,展开另一波增长,而整个产业链中,长晶厂及电池厂成长性较佳。美林预估,今年全球太阳能需求会从去年的6GW(GigaWatt,10亿瓦),增长到9GW,年增率高达50%。很多人其实不知道,经过这几年发展,两岸早已囊括全球太阳能电池半数市场。绿色概念正在深层次地从环保一路向产业延伸,除了作为一种让地球可持续发展的途径,更是成为了产业发展的新宠———绿色产业。
在价格方面,多晶硅价格从前年底到去年底大跌8成以上,每公斤从400—500美元(1.28万—1.6万元台币)跌到60—70美元(1924—2245元台币),台湾各家厂商坐拥高价库存,损失不轻。有台湾太阳能企业指出,由于产业未来将不会再有暴利,多晶硅价格下滑幅度也有限,今年下半年价格约维持50美元上下(1604元台币)。
不过,在长晶及电池领域,因为关系到太阳能芯片的品质,因此还是以国际性供应链为主,加上价格不断调降,欧美厂商成本没有竞争力,预估此部分定单还是会往大陆、台湾地区集中,台湾在品质、交货时间上都优于大陆,而大陆则具有价格优势。世界各国政府刺激经济方案中对绿色能源的补助,大多从去年底或今年初开始,因此今年包括欧洲、北美、东亚都会有明显成长。由于市场成长趋势明朗,今年台湾厂商都以扩厂为首要目标,其中茂迪两岸总产能也将近1GW。有分析认为,值得注意的是,去年台湾太阳能产业大幅调整后,加上新产能持续被开发出来,未来整体供应链中,过去动辄每股赚15元、20元情况将不复见。
升阳科还积极进行虚拟整合,未来发展受到市场关注。至于两岸太阳能企业的差别,杨路表示,大陆太阳能电池企业对于品牌的兴趣浓厚,相形之下,台湾厂商则专注在代工领域,品质、价格已有一定的口碑,此部分优势则比大陆企业好,有机会接到更多欧美客户定单。Solarbuzz也认为,其它新增地区的需求应可抵销德国取消补助后的市场影响,未来5年太阳能都将呈现成长。Solarbuzz也认为,台湾厂商在整合度、规模与获利表现等方面,都低于大陆厂商,还有加强空间。
同时他也预估,上半年台湾太阳能硅晶圆价格可望上涨3%—5%,中美晶、合晶第1季度毛利率有机会回到10%左右。台湾厂商指出,分析太阳能产业多空的两大因素,除了系统价格及政府补贴比率外,就是原料多晶硅的价格。
杨路评估,目前台湾转单数量至少占企业手中定单3成左右,且比重还会持续提升,若德国再将删减补助的时间,由4月延后至7月甚至10月,这一波补货与转单效益,有利于太阳能产业一路旺到第3季度末。不过仍要留意的是,全球新产能在下半年大量开出,下半年价格会有下滑的压力。
两岸取得共识开拓商机 在大陆已经颁布了太阳能屋顶计划,两岸正逐步取得在太阳能产业合作的共识,为争取大陆太阳能市场的商机,台湾太阳能厂商积极在大陆市场进行布局,并通过与大陆太阳能厂商的合作,以取得市场竞争的有利地位。今年以来,中美晶旗下太阳能、半导体及蓝宝石基板3大产品市场需求加温,市场明显供不应求。为满足市场所需,绿能除原定500MW外,着手规划下季度增加扩产幅度的可行性不过,在长晶及电池领域,因为关系到太阳能芯片的品质,因此还是以国际性供应链为主,加上价格不断调降,欧美厂商成本没有竞争力,预估此部分定单还是会往大陆、台湾地区集中,台湾在品质、交货时间上都优于大陆,而大陆则具有价格优势。根据台湾太阳能专业网站Solarbuzz最新研究指出,去年台湾太阳能市场规模已达6.43GW(10亿瓦),年增长达6%,且两岸太阳能电池生产占全球半数之多,预估太阳能产业今年将恢复高增长的动能,2014年规模将为现在的2.5倍,可望突破千亿美元(约3.2兆元台币)。绿能也指出,市场情况的确好转,2月起已陆续向客户实质调涨硅晶圆售价约3%—5%不等,目前台湾市场上多晶硅芯片已经有了涨价趋势,许多客户提前为第2季度下单。
今年以来,中美晶旗下太阳能、半导体及蓝宝石基板3大产品市场需求加温,市场明显供不应求。至于两岸太阳能企业的差别,杨路表示,大陆太阳能电池企业对于品牌的兴趣浓厚,相形之下,台湾厂商则专注在代工领域,品质、价格已有一定的口碑,此部分优势则比大陆企业好,有机会接到更多欧美客户定单。
世界各国政府刺激经济方案中对绿色能源的补助,大多从去年底或今年初开始,因此今年包括欧洲、北美、东亚都会有明显成长。Solarbuzz也认为,台湾厂商在整合度、规模与获利表现等方面,都低于大陆厂商,还有加强空间。
合晶则是选择投资大陆太阳能硅晶圆厂阳光能源(Solargiga),因当地政府相当支持太阳能产业,使得阳光能源可顺利争取大陆省政府的补助,阳光能源除硅晶圆外,亦积极投入到太阳能电池的制造。台湾厂商指出,分析太阳能产业多空的两大因素,除了系统价格及政府补贴比率外,就是原料多晶硅的价格。
杨路评估,目前台湾转单数量至少占企业手中定单3成左右,且比重还会持续提升,若德国再将删减补助的时间,由4月延后至7月甚至10月,这一波补货与转单效益,有利于太阳能产业一路旺到第3季度末。两岸取得共识开拓商机 在大陆已经颁布了太阳能屋顶计划,两岸正逐步取得在太阳能产业合作的共识,为争取大陆太阳能市场的商机,台湾太阳能厂商积极在大陆市场进行布局,并通过与大陆太阳能厂商的合作,以取得市场竞争的有利地位。很多人其实不知道,经过这几年发展,两岸早已囊括全球太阳能电池半数市场。受国际金融海啸冲击,去年台湾太阳能产业上半年几乎全面亏损,进入下半年后,约有一半全年获利扭亏为盈。
在太阳能电池厂商方面,台湾茂迪2008年在大陆昆山设的厂开始进行营运,现阶段年产能60MW(百万瓦),估计2009年年产能将增加至120MW,除此之外,茂迪也投入上游长晶业务,现阶段年产能约为100MW,主要是供应本身所需。根据法人预估,今年全球装置量成长率高达52%,达到7.7GW(GigaWatt,10亿瓦)。
不过仍要留意的是,全球新产能在下半年大量开出,下半年价格会有下滑的压力。合晶目前3个半导体厂都在扩产中,合晶目前也筹备台湾竹科龙潭基地的长晶新厂规划,预计明年第1季度可投产,新厂第1期扩产将新增8英寸及6英寸各5万片。
根据Solarbuzz的统计资料显示,去年太阳能装机量仍以欧洲市场占有率近74%之高,在太阳能电池生产方面,2009年全球生产量达9.43GW,较2008年成长36%,其中有18%为薄膜太阳能电池,同时总生产量有49%产出来自大陆与台湾。升阳科还积极进行虚拟整合,未来发展受到市场关注。
合晶台湾营运以半导体硅晶圆为主,得益于市场需求增加,厂商陆续涨价,合晶在半导体部分,也正积极扩产以迎接定单需求。茂迪、昱晶、绿能等则回升到15%—20%。由于市场成长趋势明朗,今年台湾厂商都以扩厂为首要目标,其中茂迪两岸总产能也将近1GW。美林预估,今年全球太阳能需求会从去年的6GW(GigaWatt,10亿瓦),增长到9GW,年增率高达50%。
有分析认为,值得注意的是,去年台湾太阳能产业大幅调整后,加上新产能持续被开发出来,未来整体供应链中,过去动辄每股赚15元、20元情况将不复见。两岸囊括太阳能电池市场 有分析认为,在整个产业供应链中,可发现后段的系统及模块都强调本土化。
不过,德国因为删减补贴,增长幅度会降到5成以下。为满足市场所需,绿能除原定500MW外,着手规划下季度增加扩产幅度的可行性。
同时他也预估,上半年台湾太阳能硅晶圆价格可望上涨3%—5%,中美晶、合晶第1季度毛利率有机会回到10%左右。在上游硅晶圆部分,升阳科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支持,与大陆最大的太阳能硅晶圆厂江西赛维合资成立江西升阳,积极投入太阳能电池发展,成为台湾首家与大陆太阳能厂商结合的企业。
评论列表